您的位置:首页 > 要闻 >

“无底线营销”遭新华社怒批,“梆硬”牌白酒还能走多久?


 2月27日,新华社怒批贵州醇借未成年人宣传白酒涉嫌违规,并挖出了其违反《广告法》的夸张宣传,什么“三年、五年、十年依次实现40亿、80亿和300亿的销售目标”“十八线品牌品牌实现6000亿市值”等黑料,悉数被痛斥。

    长期以来,朱伟的“无厘头式”“自爆自残式”营销,从一开始的被行业痛骂,渐渐成为了某些企业偷偷学习的对象,成为了劣币驱逐良币的“春药”,大大伤害了行业的健康发展。

     不知国社的厉声喝止和业内外的集体批判,会否是对朱伟的迎头喝阻,并从此从良?

拉未成年人制造新闻“爆点”,朱伟咎由自取?

     对于朱伟,我们毫不怀疑其才能!

     洋洋洒洒几万字的演讲,是信口拈来、落字成章,这能让希特勒叫“大哥”,让赵本山失业的“演技”,是前无古人、后无来者。

     实际上,朱伟的人生也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,上半场,他从一个毫无背景的“小兵”,干到了洋河的副总裁兼销售公司总经理,但因吹下茅洋五的“大牛”未能兑现,而被革职查办,说来也正是比窦娥还冤,洋河的“病根”早就埋下,为何要由他来背锅?

      但正可谓有因才有果,如果没有朱大掌柜在洋河的仕途挫折,也就没有了他惊天地、泣鬼神的艳闻趣事。

其中,最有名的,当属他“武大郎非要和姚明比身高,凤姐非要和杨幂比颜值”的不要脸营销。

     动不动就蔑视行业规划,动不动就怒喷行业大佬,动不动就百亿贵州醇、千亿青酒,直把行业搅得天翻地覆、浊气横流。

      而他一句“对于所有这些批评,我的态度是虚心接受,坚决不改”的无赖式回应,直气得李逵吐血、宋江买刀,恨不得生啖之。

     应该说,朱大掌柜挟小聪明之威,避开了法律的空隙,混得是云里来、水里去,久而久之,他的脸皮变得比犀牛皮还厚,竟然把别人的骂,当成对贵州醇的恩赐,说大家都来骂,说明大家被这个品牌俘获了。

      这神仙逻辑恬不知耻至如此,真是无言以对,但朱大掌柜也别忘了“常在河边走,哪有不湿鞋”的古训。这不,近日,朱伟为了“爆点”,竟以未成年少女来为刚收购的青酒做广告,并配文:三位大侠,雪中行。

     此“骚操作”一出,朱大掌柜立马成为了挞伐的对象。

     你说吹牛吧,怎么说酒行业就是靠吹牛起家的,放几颗卫星、吹几个大牛,尚在伦理范围内,但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,这就触范了禁忌和伦理。

     因此,朱大掌柜被新华社痛斥,也是咎由自取,后期,对朱伟、贵州醇、青酒的影响,还有待进一步观察。

“笑贫不笑娼”,酒行业该不该说“不”?

      在古代,贞洁牌坊,是一个妇女的最高追求。而妓女则是肮脏的代名词。现代社会,随着“一切向钱看”的风气日盛,“笑贫不笑娼”逐渐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。

     而传统的酒行业,依然以坚守传统工艺,酿造高品质美酒为荣,在营销领域,大部分仍是中规中矩,不敢越雷池半步。但是,随着“朱伟现象”的盛行,很多酒企开始坐不住,有的甚至也为了博眼球,也开始打起了“擦边球”。

     比如发极草横财的张雪峰,为了把白酒卖成天价,就玩了个太上老君托梦的神话传说,招致行业的一顿爆揍后,还不依不挠,非要把听话酒卖到5.86万元不死心。

     而四川的梆硬公司,更是玩起了梆硬白酒,主要是守护梆硬的两个女的人老珠黄,否则真的又会由人及酒,豪饮三大碗。可见,由于朱大掌柜向“无底线营销”的冲锋,已经让白酒营销呈现了“笑贫不笑娼”的无原则风气。

      而任由这种不良风气的蔓延,必然会让白酒形象在国家和民众的心中大打折扣,并出现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现象,淘汰掉一大批老老实实酿酒、踏踏实实做人的优秀企业。

      因此,朱大掌柜的这种“花式营销”,的确害人不浅,需要酒行业的每个人都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,并成为一条禁令,让这些玩套路的小丑如过街老鼠,人人得而诛之。